色纺纱线优势与技术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棉纺工业大胆探索,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纱线———色纺纱线,色纺纱线一般是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不同色泽或不同性能的纤维纺制成纱,由于各种纤维收缩性或上色性的差异,在纱线织成布后的整理加工中,会使布面呈现多色彩、手感柔和、表面感丰满的风格,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据初步测算,目前全国色纺纱线有300万锭左右的生产能力,年产约30万吨。尽管色纺纱线的产量不高,但因其附加值高,所以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并基本上用于出口。意大利、韩国是我国色纺纱线的主要竞争对手。
目前,江浙地区已有60多家棉纺企业生产色纺纱线,生产规模与生产能力逐年上升,其中浙江省色纺纱的能力已占棉纺能力的1/3以上,江苏省色纺纱的能力与浙江省基本相当,山东省的少数棉纺企业仅在这几年才开始生产色纺纱,因而产量比较小。目前色纺纱的品种在不断地增多,质量档次也有明显的提高,色纺纱已成为棉纺行业的特色产品及实现经济增长的亮点。
21世纪以来,为了提高色纺纱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棉纺企业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目前已开发了纯棉精梳彩色纱、纯棉精梳色纺纱、特种纤维精梳彩色纱、涤棉色纺纱、纯化纤纱与多组分化纤彩色纱等六大类系列产品。
一、色纺纱线在棉纺工业中的优势
1.生产色纺纱线有较强的地域优势。我国的色纺纱企业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一带,有较强的地域性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地处沿海,有快速的市场信息,形成了较好的物流及信息流集散地中心,不仅可以发挥产业集聚辐射效应,而且信息灵通,有利于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情况,跟踪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经营方略;二是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均在全国前列,民营企业快速增长;三是经济效益好于全国棉纺平均水平;四是生产无洁纱、精梳纱的比重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利于提高色纺纱线的产品质量。
v2.生产色纺纱线有较强的产业优势。一是产品的低成本和高附加值。色纺纱线又称有色纤维纺纱,由于纺纱前所用的纤维原料均通过染色或原液着色专业技术,能达到染色工艺的效果,明显减少工艺和降低成本,因而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较高的附加值。二是产品品种多样化。色纺纱线可以实现多种纤维组合,解决了不同纤维交织或混纺坯布染色不能过关的难题。三是清洁生产。利用原液着色,改变了传统工艺,实现了无排放染色,从源头上解决了染色污染,实现了传统纺织工业的环保创新,符合国家倡导的纺织工业发展要走“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
二、色纺纱线的技术发展方向
由于色纺纱是用不同色泽及不同性能纤维原料互配混合纺纱,其生产特点是:“批量小、品种多、变化大、翻改频繁”,要达到混合均匀、色泽鲜艳、色牢度好且纱条粗细均匀、毛羽少、疵点少而小的要求是较难做到的。纺纱的主要技术难点是:
1.色纺纱批量小、品种多、变化大(混配比根据后加工的要求而变化),往往一个车间要同时生产不同混配比的多种色纺纱,翻改品种十分频繁,如稍有疏忽,造成批号混杂,就会产生大量疵品,故对车间的现场管理,尤其是分批、分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同一批号色纺纱(即同一混配比),在有色原料换批后要保持色泽、色光一致,技术难度较大。为此,要保持色纺纱的质量稳定,生产中要把握的技术要点是:
一是搞好原料染色。选用原棉纤度要适中(5400-5600Nm),成熟度要好(1.6-1.8),含杂率要少。同时在染料选配上既要提高染色牢度又要使染色后纤维保持一定的弹性与摩擦系数,故在原棉染色中要加入适量的助剂与油剂。
二是混棉方法要科学。色纺纱是用两种以上有色纤维混合纺纱,“立体混棉”,使各种色泽纤维分布在纱线的各个部位,这种方法有立体效应。“纵向混棉”,使本色棉条与染色条按一定混比搭配制条,混棉中的各种纤维的混比控制较正确,但混棉的立体效果较前者稍差。为了弥补两者之间的不足,当纺中高档纯棉色纺纱时,一般是两种方法兼用。在纺化纤色纺纱或彩色纱时,各种化纤可按比例在开清棉工序用棉包和棉堆的混棉方法进行。
三是优化纺纱工艺。由于色纺纱尤其是以原棉为主的色纺纱,通过染色后纤维的强力、弹性均有一定损失,故纺纱时各道工序要按色棉的特性来设计。同时由于色纺纱的批量较小,品种变换频繁,故清梳工序采用清梳联工艺并不完全适用,目前生产色纺纱企业多数采用清花与梳棉的传统纺纱工艺。同时为便于少批量多品种生产,开清棉机最好采用单头成套的组合排列。纺色纺纱时梳棉、并条、粗纱、精梳工序宜采用轻定量,慢车速,好转移的纺纱工艺,一般掌握定量、车速比纺本色纱时降低10%-15%,以减少棉结、短绒的产生。同时为了控制成纱重量CV值与重量偏差,在并条工艺时梳棉条要先通过预并工艺改善条子结构,再按一定混配比例进行1-2道混并,使末并的重量差异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以保证成纱重量CV值与重量偏差的稳定(使纱线长片段重量差异小),在络筒工艺要适当降低络纱速度,控制毛羽增长率。
四是要严格控制纺纱中回料的使用。由于色纺纱混用原料性能不同,混配比例不一,故纺纱中产生的回料(如回卷、回条、回花等)其性能差异较大,为确保色纺纱的质量稳定与色比正确,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掺用纺纱中的回料(如果较长时间不变更纺纱规格与混配,可掺用回料)。
三、色纺纱线的主要差距与建议措施
通过10多年的努力与创新,我国的色纺纱在质量、档次与品种上均有长足的进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尤其是高档产品的竞争中,国内色纺企业还处于弱势。主要差距体现在:一是品种档次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目前,意大利以生产高档色纺纱著称,棉与毛、丝及特种化纤混纺彩色纱是作高档服装的面料用纱,品种档次均较高。我国目前生产色纺纱在产品档次上与意大利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些小规模的色纺纱生产企业由于科研力量不足,在批与批之间质量稳定性及染色牢度、纱线光洁度上仍有差距,色牢度与色光欠佳,纱的表面毛羽较多,条干均匀率不够理想。二是开发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最近国家纺织品开发中心授予中国色纺纱行业的龙头老大华孚集团“国家新型色纺纱产品开发基地”称号,体现国家对产品创新上的重视力度。华孚集团在新产品的开发上走在同行前列,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4000余平方米的色纺纱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开发品种2000多个,2006年销售达15亿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遗憾的是,截至目前,大多数生产色纺纱的企业还没有建立科技研发机构,技术开发投入不足,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开发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创新能力不强,设计水平较低。三是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最终产品。色纺纱主要用来生产各种档次的针织产品。目前,我国棉纺企业自营出口色纺纱的货值仅占总生产量的30%左右,另外的70%由贸易公司收购出口,针织企业用各档次色纺纱生产色纺针织产品出口所占比例还较低,影响了纺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进一步提高色纺纱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在工艺技术、技术质量及功能上创新,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开发色纺纱的新品种。要向原料多样化、品种系列化、产品高档化发展,在精、新、特上下功夫,就是要出色纺纱精品、新品,向有色棉、毛、丝及特种化纤混纺发展,进一步提高色纺纱的附加值。
二是提高色纺纱的档次。企业要加大技术开发投入,重视吸引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更多更广泛地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提高设计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品档次。着重要在提高色纺纱质量的稳定性与纱的色牢度上下功夫,减少原料在换批时的质量波动。用于色纺纱的颜料一要符合环保要求,二要提高染色牢度,以适应国内外消费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
三是增加新型原料的使用。加快采用新型化纤及功能性纤维开发新型色纺纱线的进度,并提高其所占比重。尤其是生产化纤色纺纱时要多采用各种新型化纤,压缩用回料生产的小化纤原料,以提高化纤色纺纱的品质与档次。
四是加快色纺纱产业升级。企业可根据各自的市场定位和经济实力,加快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改革引进人才机制,延伸产业链,努力开发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是力创企业自己的品牌。在我国,中间产品推广品牌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没有品牌对企业发展也是很艰难的。品牌是资产,品牌是效益。色纺纱行业龙头老大华孚集团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这也正是华孚集团快速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华孚集团的纱线价格已经高于同档次的日本、韩国、台湾的纱线价格。所以,开创企业自己的品牌,增加社会占有量,提高市场竞争力,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最佳选择。